关于怎么拍好照片这件事
本文最后更新于 76 天前,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怎么拍好照片这件事

本文作者:食肉库玛老师傅
转载地址:https://sspai.com/post/82847

前言

想拍一张好照片并不容易,不仅需要有一双能摆弄明白相机的手,还要能理解相机曝光逻辑的脑子以及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

但是反过来说,拍好一张照片也不难,只要把握住几个关键的点,就能拍出一张还能看得过去可以交差的照片。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拍出的照片可以做到:

  • 曝光准确
  • 焦点清晰
  • 主体突出
  • 立意深刻

那就是一张好照片。摄影不过如此。

但所谓知易行难,这四点十六字真的要做到,还真要下一些功夫才行。

为什么照片会「发黑」?

摄影的基础就是曝光,一般来说要想讲曝光,必然是要先讲曝光三要素,但新手显然没有耐心去研究这些,大部分都是直接使用自动档来拍摄。虽然现在的相机自动曝光技术已经做到炉火纯青,但和自动对焦一样,并不是每次都能理解拍摄者的意图,于是拍出来的照片的曝光并不一定准确。

正确使用点测光

相机的曝光参数是依靠拍摄之前的测光步骤进行推算的,但是测光也分好几种模式,在默认状态下一般是使用全局测光,这种测光模式的优势在于简单,基本不用怎么操作直接就能测,缺点也比较明显。比如这种逆光大光比的情况,相机就自作主张的把天空作为主体进行曝光,导致前面的妹子变成了剪影。

所以拍摄这种照片的时候,你就需要手动告诉相机哪部分是需要正常曝光的,也就是我们说的点测光,在手机上只要点一下屏幕就可以把测光和对焦同步进行,在相机里你需要找到测光模式的菜单,并且修改成点测光,个别相机还需要设置一下测光点和对焦点的联动,这就稍微有一点点难,但是只要你读过说明书就肯定能知道怎么设置。

避免逆光拍摄

点测光虽然可以保证主体的亮度,但是相机调整亮度是整体调整,以上图为例子,如果把妹子这个主体曝光正确了,那么背景部分就已经过曝的几乎看不到细节了。虽然在糖水片里经常会出使用这种手法,但是对于拍摄需要带环境的人像作品时(比如到此一游的游客照)就不会。

但并不是所有场景都可以反过来的,比如说你拍的场景就只能在这个角度拍的到,比如说南向碧海蓝天,那就得使用一些补光的措施了。

用反光板补光

最简单的配件就是使用反光板,反射太阳的光线,照到主体上面,这是摄影中几乎可以算作性价比最高的附件了,几乎人手一个。

理论上来说反光板越大,反射的光线面积就越大,就越好用。但是考虑到旅游以及单兵作战的局限,我更加推荐选择尺寸适当并且可以单手操作的的,比如说斯摩格的这个带手柄的 60cm 反光板,就是一个不错的单兵补光设备。

https://item.jd.com/10064671698059.html#crumb-wrap

如果你有助理的话,那必然是越大越好。

https://item.jd.com/10048324494763.html#crumb-wrap

用灯补光

这里的补光灯包括闪光灯和 LED 灯两种,如果是拍照的话,我更倾向于闪光灯,因为瞬时亮度高,且好携带。而入门级相机基本都自带一个「内闪」,和机身同步效果好还能 TTL,虽然专业的很瞧不上,但是对于入门级的用户来说,真的是神器了。

如果你的机器比较高端,没有内闪,那就买一个热靴机顶闪就行了, 目前来说最好用且最小的闪光灯是神牛的 TT350,买的时候注意一下接口别买错了,买错了虽然也能亮,但是就成手动灯了。

https://item.jd.com/10040880831791.html

如果你用手机拍照,那就无法和闪光灯同步(神牛和保富图出过可以跟手机同步的闪光灯,但是只能苹果使用,最后无疾而终),你就需要一个常亮的光源 LED 灯。但这个东西如果不够亮,在白天基本没啥效果,但是你要选择够亮的,体积重量又是问题。

LED 灯只能适合在天半黑不黑的傍晚使用,既能拍到晚霞,又能把人拍亮。

但是,我这套灯具加上电池,购买两个闪光灯的了,作为拍照使用LED性价比是在不怎么高。

通过 HDR 模式强解

如果你没有相机,不能使用闪光灯,也不舍得花小一千买 LED 灯,那其实也可以拍出来差不多的照片,手机的 AI 能识别出你拍摄的主体和背景光亮度,如果二者差距特别大,就会自动开启 HDR 模式。

所谓 HDR 简单理解就是相机在按下快门的瞬间连续拍了多张不同曝光效果的照片,然后把这些照片合成在一起,过曝和欠曝的部分都舍弃掉,形成一张画面的每部分都在合理的曝光范围内的照片的技术。

在过去,想拍摄 HDR 的照片其实是比较麻烦的,你需要在相机里设定曝光补偿的锚点,拍完了之后拿到 LR 里进行合成。

但后来的相机,尤其是入门级的相机,简化了这些步骤,直接可以机内合成,比如说富士。

这也是为什么富士拍的片子比较讨喜的原因。

反而是索尼全系都没有这种功能,大概因为索尼的片子因为宽容度高,更适合拍完了之后在后期软件里慢慢磨,所以索尼用对于这种对于这种奇技淫巧并不感冒。

因为索尼用户都精通各种专业后期软件。

不过现在的人很浮躁,连说明书都不一定会好好的看完,更别指望他们能学习怎么使用后期软件了,所以拍了就能用的摄影器材卖的好是有他的道理的。

小结

以上的内容如果各位读者能理解,基本上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人拍照曝光不对的问题了,学会了这几种方法之后,再稍微了解一下曝光三要素的互易关系就能在任何情况下拍出一张曝光「准确」的片子。也算是迈出了拍成一张好照片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就要应对第二个问题了。

为什么我的照片不清晰

拍的不清楚也是困扰新手一大问题,许多新手更换好设备的目的往往非常简单,就是为了拍的更清楚,但是如果不了解「不清楚」的原因,越是贵的设备,反而会拍的越不清晰。

相机本身的原因

这种「不清楚」是最好理解的,也就是玩相机嘴里经常提到的画质,而对画质影响最大的是就是像素了。

举个例子,下图是我用 1200 万像素的相机拍的,可以看到放大局部后,已经非常的不清楚。

而下面这张是一亿像素的相机拍的,同样放大之后,可以看到的细节更多。

但单独看小图,二者的「清晰度」是看不出太多差距的,也就是说,二者其实都是够用的。差距主要来自于高像素有更多的后期裁切和二次构图的空间。我们手机上经常宣传的的几十倍的数码变焦,他们的本质就是裁切,这时候像素就非常重要了,虽然手机的像素很多都是插值算出来的,但是总归比没有强。

而即便是缩图观看,高像素的原图所拥有的细节信息丰富,在观感上也要比低像素的照片要好那么一点,也就是键盘摄影家们口中说的「锐」。

镜头的问题

在摄影中,相机和镜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而且受木桶效应影响,任凭相机的画质多好,如果镜头的成像效果不佳,影像拍摄效果。而镜头和机身一样,基本也遵循越贵越好,越新越好的原则,所以只要钱到位就没有差的,就不多赘述了。

而镜头在使用中会出现镜片污渍、划痕、发霉、起雾(镜片开胶)等情况,也会影响拍摄效果,导致拍出来的照片不清楚。

对于污渍来说,只要使用专门的清洁工具就可以祛除。使用方法和擦眼镜差不多,毕竟许多镜头大厂也都做眼镜(尼康、豪雅、蔡司)。

https://item.jd.com/100019044920.html

对于划痕来说,只要在镜头前加一块 UV 保护镜就可以,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任何的 UV 镜都会对成像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物理特性导致的,无解。而我们用更好的 UV 镜的目的就是在保护镜头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画质的影响。

https://item.jd.com/37163837969.html

https://item.jd.com/40084460887.html

镜头如果长期放置在潮湿环境下就会容易发霉,而发霉后的镜头不仅会对成像有影响,还会对镜头的二手残值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南方的摄影爱好者一般都会买一个防潮柜或者防潮箱来保存相机。

https://item.jd.com/30150126500.html

北方的用户,一般用不上的。

至于镜头起雾一般是由于镜片开胶引起的,在老镜头上比较常见,但现在的镜头已经改进了工艺,一般都不会起雾了。

以上这几种情况造成的照片不清晰,其实都是外在的客观原因导致的,也比较好发现,解决起来也比较容易,无非就是花点钱。

而下面说的这两种情况,就是实打实的技术问题了。

对焦不准导致的画面不清晰

打开某书,搜索「尼康目中无人」,你能看到一大堆拍照对焦点对到的背景上导致主体人物模糊的照片以及对尼康对焦的吐槽。其实大部分作者都是会拍照的,之所以拍成这样就是跟风调侃一下尼康的自动识别对焦不靠谱,就跟我之前用富士的人脸识别总对焦在黑丝上一样。

这种「不清楚」就属于没对上焦的「不清楚」。在一般情况下,和测光一样,只要手动选取对焦的区域就可以了。或者多拍几次,让机器去猜,机器终有能猜对的时候,这都不算是什么大问题。

问题出在拍摄小物件的时候由于光圈开的过大导致物体并不是都是在焦点之内,比如下图。

作为买家秀来说,这是合格的,还被官方转发了,但是作为卖家展示,这种显然就不合格,因为没有把所有细节都展示出来。

产品展示这种东西,如果用建模做,越像拍出来的越好。如果用相机拍,拍的越像建模越好,两边都在拼命的想活成对方的样子。

小物件要想拍清楚,缩小光圈是必须的,理论上来说,传感器越小,在能保证进光量的前提下,景深越深,也就是虚化越小,就越适合拍摄微小物体。

而虚化这种东西,就算是拍人,也不都是越大越好,尤其是拍摄多人的时候,要学会缩小光圈,一般都使用 ƒ/5.6 到 ƒ/11 进行拍摄。

简单一点理解就是,单人用 ƒ/1.4,2-4人用 ƒ/2.8,5-8人可以用 ƒ/4,人再多就用 ƒ/5.6甚至更小了,当然最小光圈建议不要小于 ƒ/11,因为大部分镜头到 ƒ/11 以后画质就下降了。

但是你要拍摄带星芒的照片,那光圈还真得 ƒ/11 以下。

快门速度过慢导致的运动模糊

先看下面这个消息:

2023 年 7 月 9 日,微信公众号「淮北市摄影家协会」的一篇名为《张秉政摄影作品〈运河魅影〉入选「运河中国」影像大展》的文章在社交平台引发了讨论。文章里的 6 幅照片让许多网友大呼「看不懂」,纷纷提出质疑。

我们来看一下张秉政老师的这套片子:

色温偏,曝光不准这都还算是小问题,最难受的是拍的那是相当模糊,而大家也能发现,这种模糊和之前提到的模糊是两种不同的模糊,形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可以看到有明显的运动轨迹,我们称之为运动模糊。

初中物理讲过「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想对的」想要追求绝对的静止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提高相对静止的程度,只要让肉眼不可辩就可以。

怎么做?

提高快门速度;在拍照的时候端稳相机;让你拍摄的主体别乱动!

提高快门速度很简单,波动一下转盘就能达到,体育摄影一般的快门速度在 1/1000 甚至更高,目的就是为了让拍出来的运动员更清晰。

下图就是尼康 Z9 在冬季两项比赛中拍摄的子弹,快门速度为 1/32000 秒。

但是,曝光三要素告诉我们,如果快门速度过快,画面会暗,那就需要从光圈和 ISO 上进行找补,光圈变大景深就变浅,背景就虚。ISO 提高噪点就多,画质就差。

怎么让快门速度还能高,景深还要深,画质还好呢?

答案是上闪光灯,而且是支持高速同步的闪光灯。

如果说,我们拍的物体其实并不怎么动,比如风景和摆拍的人像,那么我们所要面对的最大的敌人就是相机的抖动。更具体点的说就是:

至于怎么控制,没法教,自己体会吧。

让你的拍摄主体别乱动,前提是它能听明白你说话,否则就摆拍吧。

摆拍欺负欺负小动物还行,要是豺狼虎豹这种——

狮子:就你要给我摆拍啊。

所以,还是从自身找原因,做好前两点吧。

小结

自此,拍摄的照片不清楚的原因也都找到了,按照文章所说的进行对照和改进,你也终于可以说自己会拍照了。至于说拍的好不好,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只要拍的多,终归是有那么几张还能说的过去的。

我拍的照片为啥不好看

拍照三个月,感觉到了瓶颈,求指教。

拍照半年,有老师能评价一下我拍的作品么?

拍照一年,感觉拍的越来越没意思了,有能点拨点拨老师么?

……

我在知乎上经常能收到这种邀请,但说来惭愧,我没有任何在摄影比赛上获奖的经历,也没拍出过爆火网络的佳作。让我来点评照片,说实话我还是有点心虚的,如果我的建议他能接受还好,如果不能接受,所以这种事我一般都会@一下怼人特别厉害的星巴克大佬作为我的嘴替。

但是抛开点评具体拍摄的照片不谈,你问我怎么能把照片拍好看,在技术层面还是有诀窍的,归纳起来四个字:

突出主体。

小时候看春晚,陈佩斯朱时茂有个小品叫《主角和配角》,其中讲的就是配角是为了突出主角而存在的。

在照片中的主角,我们称之为主体,除了主体之外还有陪体也就是配角,还有前景后景以及留白。这些要素不是每张照片都需要有,但是只要是存在在照片中,那必然就是为了突出主体,如果他们的存在不是为了突出主体,那就不应该存在。

突出主体最简单概念就是告诉观众,你看照片第一眼就往这看就行了。

要怎么突出主体呢?

利用虚实关系突出主体

这是最好实现的一种方式,只要买一个大光圈镜头就可以了,常用在单人的人像拍摄,如下图。

在这组图里,背景有人有船有景,非常复杂,和主体也构不成什么联系,这时候采用大光圈浅景深拍摄,把背景和主体用虚实剥离开来。

如果你看腻了糖水大光圈,你也可以换个思路用慢速快门的运动模糊来达到画面虚实的反差,比如下图就很好的表现了主体的实和陪体的虚。(图来自小红书)

利用明暗关系突出主体

除了利用虚实关系来突出主体之外,摄影中还大量会用到利用明暗关系来突出主体,比如说下图就是如此。

因为自然光不可控,想要利用自然光的明暗对比拍出好片子是需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以及一点点运气的。

而使用可控的人造光就可以轻松的利用明暗对比拍出想要的片子。最近重新死灰复燃的 CCD 被人说拍照好看,其实就是利用的闪光灯直闪打造出明显的明暗关系,进而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下图就是我女儿拍的我家猫,就是典型的主体亮背景暗。

但如果主体是黑色的,那边缘就容易与黑色的背景融为一体,此时就需要一个光去打亮轮廓,好让主体能够更突出。比如我拍这张,

利用颜色反差来突出主体。

这个和明暗反差其实是一样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的就是这种意境。

在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证件照了。

通过位置关系(构图)来突出主体

有些照片吸引人的第一眼有可能不是主体,但是作者通过构图来引导你的目光,最终聚焦在主体上。以下图照片为例,正常观众应该第一眼看到的是铁轨,然后顺着铁轨延伸到了远方,看到了站在铁轨中间的女孩,主体是这个女孩。

法国摄影家马克吕布在 1965 年在北京拍摄的《古董橱窗》,第一眼看是橱窗,但是透过橱窗的玻璃又能看到窗外形形色色的人,感觉每扇玻璃后面都是一个故事,构图之巧妙令人赞叹。

利用裁切来突出主体

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我们直接拍出来的照片并不一定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某书上搜索「我看到的 vs 我拍到的」其实就是摄影师为了突出主体,舍弃掉了没有意义的部分,让画面的主题更突出。

遥想富士当年推出一亿像素的 GFX100,在发布会上展示了一张登山者的照片。

其实是由下面这张照片裁切下来的。

如果你的照片拍到过多无意义的内容的时候,你也可以试着对照片做减法,通过裁切二次构图让主体更加明确,更加突出一些。

小结

突出主体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我也在不断的学习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建议去看一下传媒大学郭艳民教授的《摄影与艺术》慕课,B 站和学习强国都有,会对你们的摄影之路大有益处。

文章到这里的内容,如果你能全都理解和吸收,那拍出来的照片也几乎都可以称之为佳作了,但是想要更进一步,拍出能震惊世人的片子,那你还差最后一步,也是最难的。

为什么我拍的东西没有「灵魂」

下面内容已经说不上是经验了,因为我也没拍过什么有「灵魂」的作品,所以就全当我胡言乱语罢了。

武侠小说里,习武之人练到一定程度光靠外功就很难突破了,需要练习内功,而内功靠的是天赋,是根骨,但是什么是天赋,什么根骨其实作者也说不清,于是写就虚竹下了一步棋就得到了无崖子 70 年功力,段誉掉进山洞就学会了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

有的时候拍出一张好照片也是需要一些运气的,

史蒂夫.麦凯瑞拍摄的阿富汗少女成为了传世佳作,带着 NIKKOR-P105mm ƒ/2.5 这只镜头火了几十年。

虽然咱们得承认这张照片中少女的眼睛非常迷人,放到任何时代都是一幅佳作,但是美丽的眼睛有很多,单拿出来并不足为奇,但是结合照片拍摄的时代背景:

1984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期,在白沙瓦难民营,刚刚目睹过双亲被炸死。

摄影作品就是讲故事,拙劣的作品需要编故事,优秀的作品不用编,观众自己就能脑补十万字小作文。

同样印度的这个网红也很美,但是在她的身上就没有太多的故事去脑补,最后只能评价一句:好看。

下面这张图其实更有意思,我第一眼看到的其实是左边这个 JK 摔倒。

为什么她会摔倒?因为有枪击案。然后我们把视角拉远,审视整个照片,这是山上彻也刺杀安倍晋三的现场照片,保安的惊慌失措,路人的不慌不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着实有趣。

「决定性瞬间」(the decisive moment)是法国摄影大师卡蒂埃-布列松 1952 年在他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中提出的摄影美学观念,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

但是这种瞬间是可遇不可求的,俄乌战争正在打,如果有胆量去前线,是可以拍出很多优秀的纪实摄影的,但枪炮无情,还是小命要紧。

安倍作为国家领导人被刺杀,虽然是前任,但是放眼历史能与之媲美的历史事件恐怕只有 1963 年肯尼迪被刺杀,二者间隔 59 年,想要再拍到这种有轰动效应的照片,除了要运气之外,还得活的足够久。

所以人还最重要的还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过了17岁还没有成为魔法少女或者高达驾驶员那你就该知道自己其实只是个普通人罢了。

普通人就应该干普通人的事,把能做好的做好,等待着机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诚不欺我。

但总有一些按耐不住人,新锐摄影师本来是形容年轻有为的后生,但是怎奈有的后生觉得走你前人的路太难太远,于是开始另辟蹊径剑走偏锋,有一些人成功了,我们称之为天才。但是更多的人失败了,然后走火入魔,就好比岳不群练了葵花宝典。

在我看来可能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在他们看来可能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所以以上的内容只代表我自己对于摄影的灵魂的理解,毕竟我也走在追求「灵魂」的路上。

最后

拍的照片好不好,其实并不是需要征求别的人意见,因为拍摄想当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悦己,一个照片只要你自己觉得好,那就是好。如果说你是为了悦人去拍照,那么你只需要取悦能给为你拍摄的照片买单的人就可以了,他觉得好,那就是好。

所谓艺术的高雅与低俗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其实往往就是一层窗户纸,而许多「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并不是创作一幅惊天动体的作品,而是追求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罢了。

这么看来,拍不拍得出一张好照片,也并不那么所谓了。

【END】

版权归属: E家之长
本文链接: https://www.5iehome.cc/archives/how-to-take-good-photos.html
许可协议: 本文使用《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协议授权

评论

  1. Windows Chrome 114.0.0.0
    5天前
    2023-12-04 6:55:10

    The factory’s uPVC fittings are designed with meticulous attention to detail, ensuring secure and tight connections that minimize the risk of leaks or failures. Elitepipe Plastic Factory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