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亲密关系的1+7+3个建议
本文最后更新于 122 天前,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沉淀情绪探索亲密关系

本文作者:桌沿奇思
转载地址:https://sspai.com/post/85378

又吵架了?沉淀情绪,勇敢探索亲密关系的1+7+3个建议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面对同事、同学、朋友,我们都能很好地把控情绪,却很容易在亲密关系的人面前情绪失控,要么大发雷霆,要么郁郁寡欢,要么烦躁不安。

在亲密关系的人面前,我们总是怀抱更多的、更高的期待,却总是将必要的沟通视为是彼此的默契而忽略,导致更多的问题潜藏、堆积,最终迎来一次或大或小、可大可小的爆发。

如果将我们珍视的亲密关系视为「👸白雪公主」,本文所指亲密关系,包括且不限于:伴侣、父母、孩子、好朋友,总之是那些和自己非常要好的人。

为了守护我们每个人的白雪公主,这里有非常重要的锦囊妙计与你分享,分别是「🪞照一照魔镜」「7⃣️七个小矮人」「☠️三个毒苹果」,以及文末的一个小彩蛋。那么,接下来一起开启守护白雪公主的旅程吧!

记下来📝,那些波澜壮阔的情绪

当我们觉察到情绪的波动后,我们可以采取的最简单的缓和情绪的方式便是:记录,就像是我们寻求白雪公主中魔镜的帮助。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始于对问题的觉察。如果人类不觉得马车太慢的话,那我们至今都无法坐在四平八稳的汽车里出游。如果人类不觉得蜡烛太暗太麻烦的话,那电灯也不会照亮地球。

在情绪问题上,隐藏的最大陷阱便是: 我们以为自己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实际上却不知道。只有通过记录,我们才能明确。

人脑并非完美的线性结构,更像是一团麻绳圈圈绕绕。因此,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思绪绊住,尤其是在生别人的气或感到不爽的时候。

通过记录,我们便能将属于情绪的这条麻绳绷直、看清。

那么,选择什么工具呢? 其实,不必纠结记录工具和方式。无论记录方式是敲屏幕、敲键盘、手写字,载体是App还是笔记本,都可以。最好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我分享我的记录方式供你参考:当我感觉到某种情绪在我的大脑不停萦绕的时候,我会在Drafts App记录三点内容:

  • 具体场景。在哪里、和谁、因为什么、发生了什么。
  • 我的情绪和感受。大胆地运用任何比喻、类比去描述自己的情绪吧。
  • 记录的日期和时间。

一方面,记录的过程通常也是我们与自己和解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写字或敲键盘,我们将运行在大脑「内存」里的事情,转移存储到了另一个「存储介质」里,自然便能腾出空间来转移注意力处理更重要的事情了。

守护亲密关系的七个小矮人

如果将白雪公主比作我们珍重的亲密关系,那以下的7点建议,就是守护她的七个小矮人。

退一步🥾,在物理空间上退一步

如果大家在炒菜的时候,不小心在热油锅里溅入过几滴水,便一定会深刻体会过这种火上浇油、油上滴水的痛感。

有些时候,当两个人争执到面红耳赤的时候,情绪针对的已经不是具体的事情了,而是对方。也就是说,这时无论对方说什么,都是错的。

这种时候的争吵,就像是不停地往情绪的热油锅里加水,滚烫迸溅的液体会伤害到站在锅边的所有人。

那么,此时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便是退一步。勇敢的人主动去创造空间距离,便能先享受冷静下来的感性,让理性慢慢回归。

先沟通🗣️,亏了吗?

“我才不和他/她说话,不然显得我好像低声下气、多稀罕他似的!”

这样的想法,大概每个人在争吵后都萌生过。我们总是认为:先沟通的人,是先低头的那个人,是亏了的那个人,是没有面子的那个人。于是,很多小争吵最后因为漫长的冷战,而将关系变得尴尬,裂隙渐生。

实际上,如果在这里转变想法,那一切或许会很不一样—— 先沟通的人,先享受快乐和成长!

先沟通的人,其实是愿意在关系中勇敢迈出一步的人。他或她是愿意率先用剑斩断关系中的乱麻荆棘的人,而沟通恰恰是终止无效内耗的良方。先沟通者是快乐的,而绝不应被贴上服软、没骨气、丢面子的标签。

在冲突发生后,两个人灼热的情绪经过冷静,会陷入一种尴尬的静默中。 这个时候,谁先勇敢地做出一些行动,谁便能先享受关系中的成长,值得被表扬和鼓励,这是专属于勇敢者的福利。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从小事开启沟通,那不妨试一下:

  • 给对方倒一杯茶水或点一杯饮料。
  • 主动提出「我想就刚刚的事情,和你讨论沟通一下,你觉得可以吗?」
  • 如果对方回避沟通,可以留一张手写纸条或消息,告诉对方如果愿意沟通,欢迎随时来找自己。

愿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生活在17世纪,当哥白尼、开普勒提出反对意见(日心说)时,你真的会相信他们吗?当时,地心说的支持者坚定不移地摇旗呐喊,坚决不相信地心说有可能被倾覆,伽利略甚至因为探讨日心说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体系的对话》而被教皇判了十年监禁,受尽屈辱。

科学哲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被称为「可证伪性原则(falsifiability)」。由奥地利裔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提出的,他认为:一个科学理论必须具有可证伪的性质,才能被认为是科学。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原则很抽象,明明科学界得出的结论都是经过反复验证的真理,为什么还可以被证伪呢?

实际上,回溯科学发展史,只有愿意秉持开放的态度去探讨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进步。也正是因为过往的科学一次又一次被「证伪」,人类才在追求真理的海洋中踏浪前行,不断接近浪潮之巅。

放到人生之上,道理也一样。只有当我们愿意抱着「我有可能是错的」的态度,去和对方探讨问题,真正的问题才有可能浮现,我们才有可能在沟通中与对方加深情感的连接。

进一步来说,「我有可能是错的」只是基础,「我愿意为此改变,变成更好的自己」才是更重要的一步。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我就是我,我不愿意为任何人改变」,这不正像是刻舟求剑的那位楚国人吗?我们明明身处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等众多复杂关系构成的河流中,被各种关系和事件推着扯着不停流动,却硬是要说自己其实就留在了刻舟的位置。

因此,如果我们无论如何都会改变,那为什么不向着与周围人关系更密切的方向去慢慢改进呢?

不过夜😴,一定要在睡前展开沟通

本条建议仅适合亲密关系的伴侣之间。一定要在每晚睡前展开沟通,是为了让冷战的时间越短越好,明明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最亲近的人,却经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冷战,多伤害感情。

我经常遇到「话说不出口」的情况,明明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不知道为什么想要说出来的时候却又觉得很丢脸或羞愧,感到没必要说或不想说。

有些时候,哪怕对方不停追问,自己都觉得想说的话已经到嗓子眼儿了,却就是憋不出个响。

因此,坚定地树立「情绪不过夜,睡前必沟通」的念头,是让关系中的冷战时间越来越短的重要方法。

即便第一次沟通彼此依然有很多争执也不要紧,至少在睡前迈出了第一步。等到第二天早上睡醒,往往气也消了一大半,此时的第二次沟通也会顺畅很多。

抱一抱🫂,很多情绪就化解

异地恋难吗?

非常艰难,我认为难就难在缺乏身体接触。隔着屏幕的沟通,永远只能感受到文字或语音,却无法感受到对方的细微表情、动作和温度。

其实,很多争吵只需要简单的抱一抱就能解决。很多时候,伴侣之间的争吵并没有惊天动地的理由,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偏偏这些小事又会演化出更多矛盾。

抱一抱对方吧!

人类是需要肌肤之亲的生物,这不仅是心理需求,也是生理需求。一个简单的拥抱,或许那些不被关注的委屈就会化作泪水融化在温暖的怀抱里,或许那些莫名的愤怒就会逐渐消散在肌肤之亲中,或许那些琐碎的冲突就会被抛之脑后。

真的难🙊,但也要坚持表达自己的感受

对于成年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

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表达感受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类似的话,放到成年人的口中,是多么难说出口。

《非暴力沟通》提出了一条非常适合用来表达自己感受和想法的说话句式:

「我观察到……,我感觉到……,是因为……,你可以聊一聊嘛?」

例如,当女朋友再次在约会迟到的时候,男朋友如果这样说,既从自己的角度表达了态度和想法,也能让对方听得进去:

「宝贝,(我观察到)你又迟到了40分钟,我等得好枯燥、感到很饿,因为我不喜欢等待、想和你早点见面,而且我也担心你路上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状况,你可以讲一下嘛?」

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每一个成年人的重要课题。

三明治🥪,简单有效的沟通技巧

为什么我们总是听不进长辈的说教?

往往他们说得其实有道理,但我们就是无法说服自己接受,很有可能是他们一昧地用长辈的语气颐指气使,或是单纯枯燥地陈述道理。

前面所述的「观察 → 感受 → 因为」句式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下面的句式则是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请求和建议。

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的建议,表达的时候就要像是三明治的结构一样,两层褒扬夹着一层批评或建议。

  • 首先:表达赞美,强调对方做得好的地方,建立积极的沟通氛围
  • 其次:就对方的问题提出批评、建议,注意要以建设性的方法表达
  • 最后:再次鼓励对方,确保个体感到被认可或支持

关于沟通,一个简单的真相是:其实很少有人能做到完全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了解人性,并且去顺应人性,而不要硬是逆着来。

因此,我们应该将对他人的问题、建议、批评都藏在赞美和鼓励的糖衣之下,让对方在舒适感中听得进去建言,而不是充满抗拒。

例如,以我们都经历过的学生时代举例,如果当年的老师以三明治的方式与我们沟通,最终我们高考的得分是否会高个几分呢?

不要,不要,不要吃毒苹果

以下是我强烈建议你不要做的行为,就像是女巫给的毒苹果,无论是哪一个都千万不要尝试。

不删微信📱,要开放沟通的渠道

我从很久以前就想通了一件事:「如果不是真的再也不与某人来往,不要干出一气之下拉黑或删除对方微信的蠢事。

在气头上,我们可以不回复对方的微信,但也绝不要直接拉黑或删除对方,让对方试图沟通的音讯都石沉大海。

很多人认为拉黑的意义:「没了我的联系方式,我就是要对方感到害怕或惋惜」,甚至是「正好检验下对方,除了微信明明还有QQ、短信,为什么不会通过别的方式来联系我」等。

但是,让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

当我们抱着真心与诚意来试图发微信与对方沟通的时候,却看到了一个鲜红的感叹号。这种情况,我们只会感到更加愤怒,原本稍稍平复的心情又再次烦躁起来,矛盾也再次被无声地激化了。的确,还有很多方式能找到对方,那反而更加证明了删除微信的无用之处,在没必要之处试图证明感情,只会徒增磨损。

纵使怒不可遏,也请远离「拉黑或删除微信」损人不利己的处理方式——除非你真的决定一删了之,此生再不联系。

不惧冲突🤼,或许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小节,写给对人际关系冲突感到恐惧和害怕,因此容易深藏自己的情绪来迎合他人的人。

或许是由于对方的权威,或长久以来的相处方式,或自己太过珍视关系,或社会观念的影响,我们常常会惧怕与某些人发生冲突。我们通常压抑自己的感受和行为,来不断迎合对方的做法。

这样的关系就像是 「竹竿尖儿上的玻璃瓶」,对方的风呼呼吹,我们不断迎合对方的吹法来试图吹风平衡玻璃瓶,避免玻璃瓶高高坠下。可是不断去迎合凌乱的风流何其容易,我们只能胆战心惊地看着玻璃瓶摇摇欲坠,却不敢吱声。

我们以为,冲突只会让玻璃瓶坠落,让关系摔得一地碎渣。

但其实,冲突更有可能让竹竿长粗长实,牢牢地撑住关系的玻璃瓶。——短暂的冲突有可能让关系中的不被对方所知的感受浮现,让对方了解更真实的自己。

或者,即便玻璃瓶真的摔得一地碎渣,我们也有可能在新的相处方式中逐渐形成一个更结实的不锈钢瓶。——如果真的珍视与对方的关系,我们总会在不断摸索和试探中,找到更适合彼此的相处模式。

我不是在鼓励大家要多去吵架,不惧冲突≠好勇斗狠,不要因为恐惧冲突,而过分压抑自己的感受。

不破底线🚫,别踩进对方的雷区

为什么越亲密的人,却越容易伤害对方越深?

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些忌讳或厌恶的事情,只有最亲密的人才知根知底,因此,也只有亲密关系的人才能在气头上精准踩进雷区。

有些时候,正因为我们太知道哪句话或哪个举动最能点燃对方的怒火,彼此的冲突才一次次不断升级。

因此,我的建议是:永远不要在争吵中因一时愤怒就肆意踩进对方的雷区。

在平时,如果对方愿意聊那些让他感到痛苦或不安的事情,我们可以尝试与之沟通,或建议他/她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但在争吵中,我们一定要克制住自己,即便多么愤怒,也不要去触碰对方的底线。

彩蛋:遇到傻瓜怎么办?

一个暴论:世界上一定存在自己不可理喻、无法沟通的傻瓜,而且我很有可能在某天遇上他/她/它。

因此,如果将世界上的人类粗略分为两类,那一类是我们愿意好好打交道的正常人,一类便是这种傻瓜。

成年人的世界,有很多难题没有现成的解法。但我们可以选择先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不仅限于恋人之间,在几乎任何关系中都是如此——想想大学生放暑假回家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回家三天不如狗」梗,喜剧全都来源于生活。

冷处理不是单纯地「我不去想这件事」,那只会像是「别想粉色大象」的思维实验一样,脑子里充满着粉色🩷大象🐘。我们应该要去寻找另一件占据注意力的事情,将自己的关注点尽量转移过去。

与其和傻瓜大战浪费时间,不如掉头就走,把宝贵的时间、精力留给更重要的人和事。

写在最后

面对情绪,我们都像是站在一块冲浪板上,迎着情绪之海的浪起浪落,我们试图站稳,不被浪花打翻。

值得庆幸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一个人在冲浪,我们有很多来自朋友、家人的支持,如果再增进一些沟通的技巧,那或许我们便可以在波涛汹涌的情绪之海上稳住更长的时间。

最后,我们再回顾一下我们的如同白雪公主一样重要的亲密关系守护之路:

  • 照一照魔镜,把情绪记下来。
  • 七个小矮人:
    • 怒气当头,先找个地方冷静一下
    • 勇敢的人先沟通
    • 愿意改变自己
    • 睡前一定要沟通
    • 抱一抱亲爱的对方
    • 真诚表达自己的感受
    • 三明治沟通技巧
  • 别碰毒苹果:
    • 不删微信
    • 不惧冲突
    • 不破底线

愿你的亲密关系都长青,在岁月流转中愈发珍贵!

【END】

版权归属: E家之长
本文链接: https://www.5iehome.cc/archives/173-suggestions-for-exploring-intimate-relationships.html
许可协议: 本文使用《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协议授权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